信托行業受房地產波及仍在持續。據用益信托處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2022年信托行業共發生116起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金額743.84億元。其中,房地產信托成為“違約大戶”,共發生64起違約事件,違約金額達578.46億元。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百瑞信托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報告稱,信托資產的結構處在持續優化調整的過程中。盡管上半年信托業發展面臨一定的壓力,但行業穩中求進、創新轉型的發展態勢并沒有變。
看似分裂的背后,實際反映出信托行業在轉型道路上正經歷“陣痛期”,行業曙光何時再現,或可從上市信托公司——陜國投信托窺見一二。
(相關資料圖)
根據公開渠道數據,陜國投近三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82億元,6.86億元、7.32億元,是少有的連續三年凈利潤正增長的信托公司。更難得的是,陜國投通過獨立審慎的風險評估,切實有效的風險管控,提前預判了地產行業的震蕩并全身而退,并實現了2021年全年新增自主發行信托項目“零風險”。
成功避險背后,陜國投做對了什么?
全面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和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團隊,是陜國投成功的“密鑰”。
2019年信托行業轉型尚屬起步階段,而陜國投已開始著手構筑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歷時2年多已經基本建設完成。在“大運營、大風控”戰略的指導下,該體系涵蓋公司管理和業務全流程,風險類型共計12大類,并明確設置前中后臺“三道防線”,構建起一個多層次、相互銜接、有效制衡的運營機制。
為確保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落地,陜國投持續開展風險管理制度建設,相關配套的業務指引和操作細則也陸續出臺。此外,將風險文化根植于信托文化建設之上,做到合規理念“內化于心”,制度執行“外化于行”,做到人人風控。在團隊打造方面,陜國投現有風險管理條線人員均為碩博以上學歷,并擁有銀行、券商、基金等從業經驗,“我們風控部門有望成為公司內部的‘黃埔軍校’”,陜國投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張濤笑稱。
這一切也得到了市場的有效驗證。以房地產行業為例,房地產信托的轉折點是2019年,壓降房地產信托業務成為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信托行業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托資金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形成2.7萬億的頂部平臺,此后逐年下降。陜國投提前預判了房地產的這輪周期,及早壓縮地產業務規模,在這兩年間將這一數字從272億元壓降到233億元,僅占當時信托資產總規模的不足10%。回過頭看,這一先行于行業趨勢的數據正與陜國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時間相吻合,也印證了陜國投充分吃透在“房住不炒”政策導向下,讓風險管理走在市場曲線之前的戰略目標。
目前,陜國投針對房地產企業實行“黑白名單”制,并綜合多個維度將地產類企業分為ABC三類。針對不同的類別,陜國投提出資金監管、抵押率等差異化要求。近年來,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房地產行業震蕩的預警訊號后,正是這些差異化要求,成為保障陜國投全身而退的重要博弈籌碼。
在“城投信仰”被打破的時代,陜國投也遭遇過風險項目。2019年,在貴州地區融資平臺發生區域風險后,陜國投通過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綜合手段積極處置風險,目前大部分已累計收回。“事實上平臺項目還款意愿都較為強烈,只是發生暫時性的流動性風險,只要措施得當,風險是有望化解的”,陜國投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張濤解釋道,“如果處置妥當的話,一些風險項目最終還實現了盈利”。
既要防風險,又要促轉型
風險管理是體系化工作,最需要的是全局思維。
據了解,陜國投風險管理工作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要千方百計擴大風控“朋友圈”,做好行業協同,敏銳捕捉行業信息。朋友圈廣了,信息來源充分了,風險防控自然更加精準。
在當下信托轉型的浪潮下,無論是標品信托、私募股權,還是服務信托、家族信托等,每一種業務都需要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風控體系。面臨繁雜的行業現狀,“全局觀”則更顯重要,陜國投給出的答案是:既要防風險,又要促轉型。
近年來,隨著信托行業轉型的不斷深入,陜國投也將風險管理與業務保持一致和協同,布局了五大重點業務方向:堅定固有業務、維持地產和城投兩大傳統業務、拓展標品固收和信托服務+兩大創新業務、推動財富管理業務、賦能協同業務。
在此過程中,陜國投也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徑。例如充分發揮信托原有的行業優勢,將非標業務中多年積累的經驗嫁接于轉型業務中去。受益于常年與企業打交道的經驗,信托公司對企業主體的了解非常深入。在充分熟悉的基礎上,如權益類投資、債券投資等符合轉型方向的業務開展則更像是順水推舟。
資產質量是核心競爭力
在過去行業發展中,信托乃至整個大資管行業都是“唯規模論”、“唯營收利潤論”,而這一導向的改變可以從行業評級中有所感知:中國信托業協會于2015年4月正式啟動《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試行)》,2016年試行推動形成“短劍”(CRIS)體系,該體系涵蓋四大板塊、11個指標,具體包括資本實力板塊(28分)、風險管理能力板塊(36分)、增值能力板塊(26分)、社會責任板塊(10分),其中風險管理能力為賦分最高的板塊。
金融行業本身是經營風險的行業,然而經營風險不等于回避風險,更需要的是正視風險、管理風險。風險管理能力最終直接體現在公司資產質量上。對此陜國投高級風控官李琳很有自信,“從整體資產質量來說,陜國投還是排在行業前列”,這一點可以從不少行業數據中得到佐證。
以信托資產為例,據陜國投年度報告,截至2021年末陜國投信托資產逼近2000億元,其中主動管理型信托規模占比由年初的72.38%上升至76.99%,這與行業轉型方向一致。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期內陜國投“無因自身責任而導致信托資產損失的情況”。
另一數據來源于2021年11月《關于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復》,其中提到“減值計提信托項目個數占存續信托項目總數的2.83%,信托資產占存續信托項目信托資產總額的0.78%”。百瑞信托研究發展中心對于信托公司計提減值有明確解釋:“雖然計提減值損失會對信托公司當期凈利潤產生不利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信托公司審慎計提減值損失,可以避免凈利潤的高估,有助于行業的長期穩健發展”。
在復雜的外部環境和行業環境下,信托行業幾經沉浮。隨著信托行業定位的重新厘清,行業優勢的進一步發掘,未來資產質量毫無疑問將成為行業競爭中的“勝負手”。而依托于自上而下的風控體系打造,陜國投也將在行業反彈中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wpslg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